长江有色金属网 > 有色知识 > 我国银币史略

我国银币史略

   来源:

我国是用银作货币较早的国家。据考古界认为,1974年河南省扶沟县出土的楚国银布币,是我国最早的银币。

我国是用银作货币较早的国家。据考古界认为,1974年河南省扶沟县出土的楚国银布币,是我国最早的银币。汉代出现过银锭,其后还铸造过“银饼”。唐朝的银币多呈饼形或扁平键状,主要用于朝廷的各种费用和贵族之间的赏赐、贡奉,民间流传不多。明、清始复盛行,并作货币流通。银锭形式不一,有元宝、中锭、锞子、福珠四种。元宝约重50两(旧制,下同)作马蹄形;中锭重十两左右,形似秤锤,亦有马蹄形的;锞子亦称“颗子”、“小锭”、“小锞”,重一、二两到三、五两不等,一般作馒头形;福珠,又称“滴珠”或“粒银”,如珠粒,重量不等,多在一两以下。

银元,在我国使用较晚。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西班牙银元开始流入中国;清中叶流入最多。道光年间(1821-1850年)台湾曾仿制银元,称为“银饼”。1888至1889年广东开铸“龙洋”(因其中央有蟠龙纹,故称龙洋),各省纷纷仿造。以后开铸的有:孙中山半身侧面像的开国纪念币(1912年),袁世凯头像银元(1914年),帆船图案的“船洋”。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元流通。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区内由于通货恶性膨胀,银元又在市场出现。解放以后,由中国人民银行按一定比价收兑,银元不再作货币流通。

【免责声明】此文章仅供读者作为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出于传递给读者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长江有色金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