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资讯首页>正文

“青铜故里”黄石崛起千亿铜产业集群

   来源:

有一座城市,有3000多年的冶炼史,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敢为人先的人们用条条井巷和熊熊炉火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有一座城市,有3000多年的冶炼史,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敢为人先的人们用条条井巷和熊熊炉火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有一座城市,曾是“工业粮仓”,是毛泽东主席两次视察的城市,是他“骑着毛驴也要去看看”的地方;

  有一座城市,是湖北省继武汉之后第二个建市的地级市,是沿江开放城市,是“长江经济带”的节点城市,是湖北省首个拥有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的地级市,是湖北省对外开放格局中对接“中三角”、“长三角”的前沿阵地;

  有一座城市,是一座“点石成金”的创富之城,曾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称号,城市信用指数高居全国前三强,亲商、利商、暖商、敬商的氛围浓厚;

  有一座城市,雄心澎湃,壮志飞扬——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转型升级,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是湖北区域性增长极,政风之变、环境之变、城市之变,渐入佳境。

  这座城市,叫黄石。

  青铜故里,矿冶光耀三千年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3000年前,一炉明火在黄石铜绿山点燃。

  筚路蓝缕的先民们斧劈刀削,披荆斩棘,谱写出壮丽的矿冶文明华章。

  走进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紫色的铜草花迎风摇曳。3000多年前,湖北黄石先民就是根据这些紫色的花,判断出铜绿山上的铜矿资源,并用超凡的智慧和不屈的精神将其采掘利用。

  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高超的炼铜技术,让铜绿山地区成为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夏王启取铜绿山铜材铸成九鼎,成就“问鼎中原”的历史佳话;商王武丁南征铜绿山大获全胜,得到了大量的铜材、大龟等贡品;周昭王两次亲征讨伐鄂国,争夺铜绿山青铜冶炼场的青铜;楚王熊渠灭鄂以后,次子熊红定都鄂王城,夺取了铜绿山青铜冶炼场,为楚国日后强大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从“商州周都”到“汉唐铁镇”,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熊熊锻造之火始终燃烧。隋唐时期“大兴炉冶”,将冶炼地改名为大冶。据历史学家介绍,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撰写韩愈父亲韩仲卿碑文《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并序》中写道:“铜铁曾青,未择地而出。大冶鼓铸,如天九神。既烹且烁,数盈万亿……”热情洋溢地赞颂了黄石矿冶业的发展盛况。

  宋朝建立后,黄石地区的矿冶业进一步发展。北宋苏轼曾泛舟磁湖,目睹“日日热浪扑面,夜夜霞光冲天”的冶炼景象,发出了“磁湖之石皆类磁石”的感慨。

  明朝初期,黄石地区的铁冶业又有了新的进展。史料记载,当时全国官铁年总产量为1800余万斤,湖广的“兴国冶”(阳新、大冶)、黄梅冶和江西的进贤冶产600万斤。

  翻开中国近代工业历史,一代名臣张之洞、官办商人盛宣怀,在黄石的土地上兴办起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重工业企业“汉冶萍联合公司”,黄石成为与武汉遥相呼应的“驾乎津门、直逼沪上”的江南工业重镇,拉开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序幕。

  湖北最早的铁路、最早的水泥厂、最早的电厂、最早的煤矿、最早的股票都诞生于黄石,悠久的工业文明,孕育了华新水泥、大冶铁矿等5家百年老字号企业。

  新中国成立后,黄石作为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基地,成为共和国的“工业粮仓”。毛主席说“即使骑上毛驴也要去黄石看一看”。1953年和1958年,毛主席曾两次视察黄石工业,由此可见,黄石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黄石地下蕴藏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达78种之多,金矿储量位居全省第一,银矿储量占湖北省的一半,铜矿储量占湖北的95%,硅灰石储量高居世界第一。丰富的矿产资源,促生出了这座城市异常发达的采掘冶炼工业。新中国成立后,铁、铜、煤、建材矿山遍布黄石市域全境,成为各业之首。自1950年建市以来,黄石累计向国家贡献近2亿吨铁矿、80万吨铜精矿、6000万吨原煤、5。6亿吨非金属矿,直接上缴利税超过300亿元。

  当矿井不再喧嚣,当机器归于平静,一处处工业遗址,留给后人的不仅是先辈的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特质,更成为黄石崭新的城市名片。

  黄石全境呈群落式分布地质遗迹与矿山遗址有2000多处,最具代表性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大冶铁矿露采遗址、华新水泥遗址、源华煤矿遗址是目前我国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工业遗产。

  炉火不断,生生不息。在黄石这片大兴炉冶的大地上铸就出的中华民族灿烂的青铜文明,为黄石人民重振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财富。

  秉承先辈精神,今日之黄石,产业门类依旧丰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增势强劲,全市主导资源型产品基本实现了从源头生产向深加工生产的转变,矿产资源深加工产品产值占资源型产业产值的比重达85%以上。

  今日之黄石,工业产品质量领跑国际国内——全市有50个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84个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个产品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一。特别是铜产业链,有色金属成功发展成为千亿产业,东贝压缩机销量稳居世界第二,湖北航天电缆产品遍布陆海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为国内第三大PCB产业聚集区。

  今日之黄石,把海岸线连接到家门口——黄石已建设“亿吨大港、百万标箱”为目标,建成了国家级B型保税物流中心,依托长江上溯宜昌、重庆,下至南京、上海,直达出海口,外贸码头可适应国际标准集装箱和重大件装卸作业,黄石新港正朝着万里长江第一个多式联运港口目标大步迈进。

  今日之黄石,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黄石地处鄂、皖、赣、湘四大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2条铁路、两纵(京珠、大广)三横(沪蓉、沪渝、杭瑞)5条高速公路大动脉在黄石交会,黄石长江大桥和鄂东长江大桥使黄石与中国中部东西轴线区域的各个城市都形成了顺畅的连接,初步形成辐射鄂东皖西赣北的现代物流中心。

  铜链生辉,千亿产业一条龙

  黄石不仅冶炼历史悠久,储量也非常丰富,是全国的产铜大市,铜产业是黄石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黄石的现代铜产业发展起始于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作为全国153个重点工业项目的大冶冶炼厂落户下陆区,拉开了黄石近六十余年的现代铜产业发展序幕。经历50余年的发展,黄石也形成了以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和中铝华中铜业有限公司两家大型企业为龙头,50家铜冶炼及深加工企业的铜产业集群。2015年实现铜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的规模,在黄石八大支柱产业中排名第一,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千亿元产业集群”。

  面对铜价高位运行且价格变化难以预料的市场局面,铜加工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有待加强。推进铜加工企业资源重组,延伸产业链,形成规模竞争优势是做大做强铜产业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黄石在转型发展之路上,通过抢抓机遇,做大新兴产业、做强传统产业、做精优势产业、做活服务业,成功探索出理念、产业、城市、生态、动力等“五位一体”转型模式。

  大冶有色敢为人先!近年来,大冶有色把实施产业升级、节能减排,建设“清洁工厂”和“绿色矿山”,作为打造“环保有色”的一大战略。

  先后投入数十亿元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不断提升工艺指标。灰色废液摇身一变,产出精制铼酸铵,一公斤售价1。7万元!神奇裂变,就发生在大冶有色稀贵金属园。

  每天,3000多吨废渣、废液,在这里成为炼制金、银等贵金属的重要原料。6000吨原料,大约可以产生600吨金、银、锡、铂、铼等稀贵金属,年创造100亿元产值,利润近2亿元,这里生产的黄金和白银已在伦敦交易所成功挂牌交易。

  共伴生矿和尾矿综合利用、烟气回收利用、稀贵金属回收、炉渣回收利用、余热综合利用,“吃干榨尽”这些生产铜产生的边角废料,正是大冶有色转型模式的精髓。

  自2010年澳斯麦特炉投产以来,大冶有色创下了“速度最快、难度最大、投资最省、质量最优、安全最好”等多项世界之最,实现了铜冶炼的技术升级,进入世界一流水平。特别是30万吨铜加工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的建成投产,阴极铜产能达到70万吨。

  不仅如此,大冶有色在资源循环利用上做到极致。120万台废弃电器电子集中拆解利用项目、30万吨废弃机电产品集中拆解利用项目、废旧汽车回收拆解资源化利用项目……“把别人不做的事做强做大!”从2008年起,大冶有色连续10年上榜中国企业500强,依靠产品信息技术革新,大冶有色率先在全国实现铜冶炼清洁生产,生产能力由全国第五位跃至第三位,创造了产业转型的“有色模式”。

  华中铜业转型升级之路同样精彩——2017年8月底,总投资10。48亿元的中铝华中铜业有限公司高精度铜板带箔项目在下陆区开工,项目投产后,压延铜箔年产可达3000吨。在创新研发中,该公司先后成功研发出光伏太阳能铜带、超长电缆带、高氧韧铜、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极耳材料等产品,填补了国内铜深加工领域多项空白。

  更为重要的是,该项目为黄石正在崛起的另一个千亿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自2011年11月,总投资额达33亿元的沪士电子PCB(印制电路板)项目落户开始,黄石迈开了电子信息产业大步前行的步伐,欣兴电子、星河电路、西普电子等一大批国际国内的行业翘楚和龙头企业相继落子黄石。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PCB产能将达到每年2000万平方米,黄石将成为全国第三大PCB产业聚集区。预计“十三五”期末可实现年产值过1000亿元大关。

  该项目将结束黄石PCB企业一直从外地购进铜箔的历史,一条从生产电解铜、铜板带、铜箔到高端电子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形成。

  2017年,全市铜产业集群销售收入902亿,同比增长13。3%。年产能可达电解铜70万吨、低氧光亮铜杆30万吨、铜板带9万吨、铜箔3000吨、铜线110KM。现有铜产业集群有规模以上企业36户,形成了大冶有色、中铝华中铜业、晟祥铜业等上游企业,大江环科等中游企业,下游欣兴电子、沪士电子、星河电路、上达电子、宏广电子等众多PCB企业集聚的产业集群,并规划有湖北唯一的一家具有环保资质的电镀园。以下陆为地域中心,辐射全国各地的铜产业基地的一个铜产业“圆”已逐步显现。

  《湖北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将铜产业作为重点领域的主攻方向,黄石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工业强市加快赶超发展的决定》也明确,到2020年,将铜及延伸加工打造成为千亿级产业,并提出“重点发展高精度铜板带、铜箔、铜基电子材料、优质铜杆、铜合金棒材、特种电线电缆、漆包线等铜延伸加工产品”。在空间布局上,重点打造黄石下陆区铜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集群,并以下陆长乐山工业园为主体,打造全国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基地。

  重商亲商,产业生态新气象

  黄石沪士电子有限公司厂房内,生产场面火热。“这下可更安心在厂里工作了!”沪士电子员工李名阳说起岗位津贴时兴奋不已,因为他每月可收到市政府直接发放到工资卡的800元岗位补贴。

  李名阳的欣喜来自黄石市制定出台的企业用工岗位补贴政策。2017年3月,黄石市政府专门筹资2000万元,为黄石市电子信息企业发岗位补贴,规定在岗超过3个月、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费的员工均可享受岗位补贴,补贴金额从200元至800元不等,补贴期限为2年。此外,还拿出数百万元,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产业的员工发夜班补贴。

  一条条真金白银的帮扶举措,大大提升了企业薪资竞争力,有效稳定了企业用工。这只是黄石重商亲商,构建优良产业生态的一个缩影。

  “企业家的需求,就是发展的需求,就是政府努力的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插上“翅膀”,助力腾飞。为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激发招商引资活力,黄石从去年5月开始推行“先建后验”重大行政审批改革。去年9月以来,“先建后验”先后为数十家新建、在建项目提供深度、精准服务。

  连续4年开展“双千”活动,“攻难点、治痛点、疏堵点”,解决企业燃眉之急。2017年以来,出台《关于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的实施意见》,开展“降成本”专项督查,着力解决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近三年累计为企业降低成本20亿元以上。

  黄石市级层面专门设立50亿元产业基金,下陆区专门出台了“三十六条”等政策,从扶持资金、财税征收、土地园区、用工补贴等多个方面最大限度地支持产业发展。对于省、市优先发展产业目录中的工业项目,优先供应土地,对重大工业项目、产业链关键项目,可结合投资方的要求和意见,实行“一企一策”,单独制定优惠政策。

  在构建产业生态上,黄石不仅“硬件”给力,“软件”同样优秀。黄石连续五届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市,拥有省级以上各类研发中心、实验室35家,院士工作站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博士后产业基地10家。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理工学院、黄石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大专院校皆设有铜产业相关专业,并多次完成国家级课题研究。大冶有色、中铝华中铜业等龙头企业专设铜产业研究院,持续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提升。毗邻的武汉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是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东湖智力密集区内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与黄石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可为黄石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作为百年工业基地,黄石产业工人密集,现有铜产业熟练工人15300余人,还可提供各类技术工人5000人以上,普工40000人以上。黄石拥有普通高校4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7所,年在校学生7万余人,职业技术学校皆可为企业提供订单式培训服务,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均可在本地满足用工需求。

  同时,作为黄石铜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下陆区建设长乐山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并获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自建立以来,就从政策上支持、资金上扶持、搭建融资服务平台、组建行业协会、全程代办项目落户手续、全程协调服务项目建设、全力保障项目与企业治安环境优良无干扰、大力保障引进人才安居乐业等方面着力优化软环境。

  2016年,下陆区政府印发了《下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中提出依托长乐山工业园区14。17平方公里范围内集聚大中型骨干企业的优势,重点发展铜产品及延伸加工、机械制造、循环经济等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铜生产加工基地和全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具体布局是,以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和中铝华中铜业公司为支撑,在长乐大道以北、长乐山以东加快建成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园。以大江集团为龙头,在大广高速以西、长乐山南麓加快建成资源再生产业园,全面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创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自2011年以来,下陆区的铜产业集群连续7年入选湖北省重点产业集群,特别是以大冶有色为代表的5S精益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大冶有色“大江”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大江”牌阴极铜、工业硫酸、黄金、白银连续被认定为湖北名牌产品;“大江”牌阴极铜成为上海期货交易所首批取得交易资格的产品,并一次性通过伦敦金属交易所的资格认定;“大江”牌黄金、白银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品牌金银,并一次性通过伦敦金银交易市场协会的资格认定。

  新时代新气象,新起点新征程。进入新时代的黄石,将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新型建材三大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造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特色冶金延伸加工产业基地,培育形成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精深加工2个千亿元产业集群。重点支持大冶有色、华中铜业等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发展铜精深加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扶持企业做优做强。完善原料铜与下游电子信息产业间的产业链条,重点发展高精度铜板带、铜箔、铜基电子材料、优质铜杆、铜合金棒材、特种电线电缆、漆包线等铜延伸加工产品。强化铜产品电子交易信息平台建设,做强做大华中铜产业交易中心。到2020年,打造全国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基地和国家级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

冶炼

【免责声明】此文章仅供读者作为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出于传递给读者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长江有色金属网联系。